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欢迎光临FoxWolf的Blog~==--   



 日志搜索


«July 2025»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公告


我的分类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blog名称:FoxWolf
日志总数:127
评论数量:246
留言数量:0
访问次数:849584
建立时间:2006年5月31日




[硬件知识]有关RS232和RS485接口的问答(转载)
文章收藏,  软件技术,  电脑与网络

FoxWolf 发表于 2008/3/12 11:45:13

1、什么是RS-232-C接口?采用RS-232-C接口有何特点?传输电缆长度如何考虑?   答: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以采用串行通讯和并行通讯二种方式。由于串行通讯方式具有使用线路少、成本低,特别是在远程传输 时,避免了多条线路特性的不一致而被广泛采用。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RS-232- C接口(又称 E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 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 个脚的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定。一般只使用3-9条引线。   (1)接口的电气特性

  在RS-232-C中任何一条信号线的电压均为负逻辑关系。即:逻辑"1",-5- -15V;逻辑"0


阅读全文(3072)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硬件知识]RS485接口知识
文章收藏,  软件技术,  电脑与网络

FoxWolf 发表于 2008/3/12 11:42:01

一、什么是RS-485接口?它比RS-232-C接口相比有何特点?
    答: 由于RS-232-C接口标准出现较早,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 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 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20Kbps。
    (3) 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 这种共地传输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4) 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50英尺,实际上也只能用在50米左右。
  针对RS-232-C的不足,于是就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接口标准,RS-485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
    (1) RS-485的电气特性: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 V表示;


阅读全文(355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硬件知识]RS-232-C接口与RS-485接口
文章收藏,  网上资源,  软件技术

FoxWolf 发表于 2008/3/12 11:36:43

1、什么是RS-232-C接口?采用RS-232-C接口有何特点?传输电缆长度如何考虑?
  
       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以采用串行通讯和并行通讯二种方式。由于串行通讯方式具有使用线路少、成本低,特别是在远程传输 时,避免了多条线路特性的不一致而被广泛采用。 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 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 RS-232-C接口(又称 E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 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 准。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 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 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 号的电平加以规定。
  
      1)接口的信号内容 实际上RS-232-C的25条引线中有许多是很少使用的,在计算机与终端

阅读全文(311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Linux学习]IO复用,linux poll
文章收藏,  电脑与网络

FoxWolf 发表于 2008/3/12 11:20:30

Part1:  五个I/O模型
1.阻塞I/O
2.非阻塞I/O
3.I/O复用(select和poll)
4.信号驱动I/O(SIGIO)
5.异步I/O


阻塞 I/O模型

进程调用recvfrom,此系统调用直到数据报到达且拷贝到应用缓冲区或是出错才返回。最常见的错误是系统调用被信号中断,进程阻塞的整段时间是指从调用recvfrom开始到它返回的这段时间,当进程返回成功指示时,应用进程开始处理数据报。

非阻塞方式

当请求的I/O操作不能完成时,不让进程睡眠,而应返回一个错误。前三次调用recvfrom时仍无数据返回,因此内核立即返回一个错误。第四次调用 recvfrom时,数据报已准备好,被拷贝到应用缓冲区, recvfrom返回成功指示,接着处理数据。此过程称为轮询(polling)。这对CPU时间是极大的浪费。

阅读全文(305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其它]网站采用UTF8编码后,CSS中的字体样式失效
原创空间

FoxWolf 发表于 2008/2/2 11:19:01

可以用计事本将CSS文件保存为UTF8格式 

阅读全文(387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Linux工具]minicom for linux的键盘输入问题
文章收藏,  软件技术

FoxWolf 发表于 2008/1/24 15:29:07

关键点就在串口的配置中有个Serial port setup -->Hardware Flow Contorl只要这个地方改成Yes,那么你的键盘是没有用的,接受不了任何输入。把他改成No就好了。 

阅读全文(373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硬件知识]上下拉电阻的总结-转载
文章收藏,  电脑与网络,  科学研究

FoxWolf 发表于 2008/1/23 22:34:00

上下拉电阻的总结-转载
上拉电阻: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综合考虑
以上三

阅读全文(2062)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必须掌握]C语言中的可变长度参数列表-转
文章收藏,  网上资源,  电脑与网络

FoxWolf 发表于 2008/1/17 14:22:56

1.什么是可变长度参数 我们在C语言编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参数个数可变的函数,即函数的入参个数和类型是不确定的,例如

阅读全文(338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Ubuntu下的配置]rpm+deb常用指令大会集
文章收藏,  软件技术,  电脑与网络

FoxWolf 发表于 2007/12/16 20:30:03

deb软件包相关指令集
dpkg 常用指令
dpkg -i package.deb 安装包
dpkg -r package 删除包
dpkg -P package 删除包(包括配置文件)
dpkg -L package 列出与该包关联的文件
dpkg -l package 显示该包的版本
dpkg –unpack package.deb 解开 deb 包的内容
dpkg 

阅读全文(3236)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Ubuntu下的配置]局域网中Ubuntu和Windows进行文件夹共享
文章收藏,  软件技术,  电脑与网络

FoxWolf 发表于 2007/12/2 23:10:28

首先安装Samba: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一、在ubuntu下查看局域网中windows系统共享的文件夹: 在“位置”--“网络”--“Windows 网络”中就能看到其它的windows主机和他们共享的文件夹了。 二、在windows下查看局域网中ubuntu系统共享的文件夹: 备份并编辑smb.conf

阅读全文(602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047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76274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