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本人不再做技术,
这个blog将不再连载技术文章,
只作为心情点滴的记录,
想学技术的请绕道,谢谢!
联系方式:
feiyu_lili@163.com |
时 间 记 忆 |
« | July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blog名称:飞鱼的成长 日志总数:120 评论数量:488 留言数量:18 访问次数:1043216 建立时间:2006年2月27日 |
 | | | |
|
|
编写一个程序,接受一个整数输入,然后显示所有小于或等于该数的素数。< |
|
明天是3.8节,长这么大还没有什么体会。公司发了点东西,不怎么样,但是明天下午放假,一个字爽~~不过后来说部门要组织去喝茶,其实不是很想去啦,本来和同学说过要去逛街的,看来美好的计划泡汤了。
| |
|
过滤代码的安装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在内核空间过滤数据包对整个捕获机制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早期使用 SOCK_PACKET 方式的 Linux 不支持内核过滤,因此过滤操作只能在用户空间执行(请参阅函数 pcap_read_packet() 代码),在《UNIX 网络编程(第一卷)》(参考资料 B)的第 26 章中对此有明确的描述。不过现在看起来情况已经发生改变,linux 在 PF_PACKET 类型的 socket 上支持内核过滤。Linux 内核允许我们把一个名为 LPF(Linux Packet Filter) 的过滤器直接放到 PF_PACKET 类型 socket 的处理过程中,过滤器在网卡接收中断执行后立即执行。LSF 基于BPF机制,但两者在实现上有略微的不同。实际代码如下:
|
|
数据包过滤机制
大量的网络监控程序目的不同,期望的数据包类型也不同,但绝大多数情况都都只需要所有数据包的一(小)部分。例如:对邮件系统进行监控可能只需要端口号为 25(smtp)和 110(pop3) 的 TCP 数据包,对 DNS 系统进行监控就只需要端口号为 53 的 UDP数据包。包过滤机制的引入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用户程序只需简单的设置一系列过滤条件,最终便能获得满足条件的数据包。包过滤操作可以在用户空间执行,也可以在内核空间执行,但必须注意到数据包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的开销很大,所以如果能在内核空间进行过滤,会极大的提高捕获的效率。内核过滤的优势在低速网络下表现不明显,但在高速网络下是非常突出的。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包捕获和包过滤从语意上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关键在于认识到捕获数据包必然有过滤操作。基本上可以认为,包过滤机制在包捕获机制中占中心地位。
包过滤机制实际上是针对数据包的布尔值操作函数,如果函数最终返回true,则通过过滤,反之则 |
|
打开网络设备
当设备找到后,下一步工作就是打开设备以准备捕获数据包。Libpcap的包捕获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捕获机制上,而Linux系统随着版本的不同,所支持的捕获机制也有所不同。
2.0 及以前的内核版本使用一个特殊的socket类型SOCK_PACKET,调用形式是socket(PF_INET, SOCK_PACKET, int protocol),但 Linux 内核开发者明确指出这种方式已过时。Linux 在 2.2及以后的版本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协议簇 PF_PACKET 来实现捕获机制。PF_PACKET 的调用形式为 socket(PF_PACKET, int socket_type, int protocol),其中socket类型可以是 SOCK_RAW和SOCK_DGRAM。SOCK_RAW 类型使得数据包从数据链路层取得后,不做任何修改直接传递给用户程序,而 SOCK_DRRAM 则要对数据包进行加工(cooked),把数据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