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August 2025»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公告
 本博客在此声明所有文章均为转摘,只做资料收集使用。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blog名称:
日志总数:1304
评论数量:2242
留言数量:5
访问次数:7590981
建立时间:2006年5月29日




[MySQL]MySQL服务维护笔记
软件技术

lhwork 发表于 2006/12/15 9:56:49

转自:http://www.chedong.com/tech/mysql.html作者: 车东 Email: chedongATbigfoot.com/chedongATchedong.com内 容摘要:使用MySQL服务的一些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MySQL服务规划设计。对于高负载站点来说PHP和MySQL运行在一起(或者说任何 应用和数据库运行在一起的规划)都是性能最大的瓶颈,这样的设计有如让人一手画圆一手画方,这样2个人的工作效率肯定不如让一个人专门画圆一个人专门画方 效率高,让应用和数据库都跑在一台高性能服务器上说不定还不如跑在2台普通服务器上快。以下就是针对MySQL作为专门的数据库服务器的优化建议:MySQL服务的安装/配置的通用性; 系统的升级和数据迁移方便性; 备份和系统快速恢复; 数据库应用的设计要点; 一次应用优化实战; MySQL服务器的规划=================为了以后维护,升级备份的方便和数据的安全性,最好将MySQL程序文件和数据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硬件”上。 / / | /usr <== 操作系统 | /home/mysql <== mysql主目录,为了方便升级,这只是一个最新版本目录的链接 硬盘1==>| /home/mysql-3.23.54/ <== 最新版本的mysql /home/mysql链接到这里 \ /home/mysql-old/ <== 以前运行的旧版本的mysql / /data/app_1/ <== 应用数据和启动脚本等硬盘2==>| /data/app_2/ \ /data/app_3/MySQL服务的安装和服务的启动:MySQL一般使用当前STABLE的版本:尽量不使用--with-charset=选项,我感觉with-charset只在按字母排序的时候才有用,这些选项会对数据的迁移带来很多麻烦。尽量不使用innodb,innodb主要用于需要外键,事务等企业级支持,代价是速度比MYISAM有数量级的下降。./configure --prefix=/home/mysql --without-innodbmake make install服务的启动和停止================1 复制缺省的mysql/var/mysql到 /data/app_1/目录下,2 MySQLD的启动脚本:start_mysql.sh#!/bin/shrundir=`dirname "$0"`echo "$rundir"/home/mysql/bin/safe_mysqld --user=mysql --pid-file="$rundir"/mysql.pid --datadir="$rundir"/var "$@"\-O max_connections=500 -O wait_timeout=600 -O key_buffer=32M --port=3402 --socket="$rundir"/mysql.sock & 注释:--pid-file="$rundir"/mysql.pid --socket="$rundir"/mysql.sock --datadir="$rundir"/var 目的都是将相应数据和应用临时文件放在一起;-O 后面一般是服务器启动全局变量优化参数,有时候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调整;--port: 不同的应用使用PORT参数分布到不同的服务上去,一个服务可以提供的连接数一般是MySQL服务的主要瓶颈; 修改不同的服务到不同的端口后,在rc.local文件中加入:/data/app_1/start_mysql.sh/data/app_2/start_mysql.sh/data/app_3/start_mysql.sh注意:必须写全路径3 MySQLD的停止脚本:stop_mysql.sh#!/bin/shrundir=`dirname "$0"`echo "$rundir"/home/mysql/bin/mysqladmin -u mysql -S"$rundir"/mysql.sock shutdown 使用这个脚本的好处在于:1 多个服务启动:对于不同服务只需要修改脚本中的--port[=端口号]参数。单个目录下的数据和服务脚本都是可以独立打包的。2 所有服务相应文件都位于/data/app_1/目录下:比如:mysql.pid mysql.sock,当一台服务器上启动多个服务时,多个服务不会互相影响。但都放到缺省的/tmp/下则有可能被其他应用误删。3 当硬盘1出问题以后,直接将硬盘2放到一台装好MySQL的服务器上就可以立刻恢复服务(如果放到my.cnf里则还需要备份相应的配置文件)。 服务启动后/data/app_1/下相应的文件和目录分布如下:/data/app_1/    start_mysql.sh 服务启动脚本    stop_mysql.sh 服务停止脚本    mysql.pid 服务的进程ID    mysql.sock 服务的SOCK    var/ 数据区       mysql/ 用户库       app_1_db_1/ 应用库       app_1_db_2/.../data/app_2/... 查看所有的应用进程ID:cat /data/*/mysql.pid 查看所有数据库的错误日志:cat /data/*/var/*.err 个人建议:MySQL的主要瓶颈在PORT的连接数上,因此,将表结构优化好以后,相应单个MySQL服务的CPU占用仍然在10%以上,就要考虑将服务拆分到多个PORT上运行了。服务的备份==========尽量使用MySQL DUMP而不是直接备份数据文件,以下是一个按weekday将数据轮循备份的脚本:备份的间隔和周期可以根据备份的需求确定/home/mysql/bin/mysqldump -S/data/app_1/mysql.sock -umysql db_name | gzip -f>/path/to/backup/db_name.`data +%w`.dump.gz因此写在CRONTAB中一般是:15 4 * * * /home/mysql/bin/mysqldump -S/data/app_1/mysql.sock -umysql db_name | gzip -f>/path/to/backup/db_name.`data +\%w`.dump.gz注意:1 在crontab中'%'需要转义成'\%'2 根据日志统计,应用负载最低的时候一般是在早上4-6点先备份在本地然后传到远程的备份服务器上,或者直接建立一个数据库备份帐号,直接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备份,远程备份只需要将以上脚本中的-S /path/to/msyql.sock改成-h IP.ADDRESS即可。数据的恢复和系统的升级======================日常维护和数据迁移:在数据盘没有被破坏的情况下硬盘一般是系统中寿命最低的硬件。而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和MySQL应用)的升级和硬件升级,都会遇到数据迁移的问题。只要数据不变,先装好服务器,然后直接将数据盘(硬盘2)安装上,只需要将启动脚本重新加入到rc.local文件中,系统就算是很好的恢复了。灾难恢复:数据库数据本身被破坏的情况下确定破坏的时间点,然后从备份数据中恢复。应用的设计要点==============如果MySQL应用占用的CPU超过10%就应该考虑优化了。如果这个服务可以被其他非数据库应用代替(比如很多基于数据库的计数器完全可以用WEB日志统计代替)最好将其禁用:非 用数据库不可吗?虽然数据库的确可以简化很多应用的结构设计,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资源消耗比较大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文本,DBM比数据库是更好的选择, 比如:很多应用如果没有很高的实时统计需求的话,完全可以先记录到文件日志中,定期的导入到数据库中做后续统计分析。如果还是需要记录简单的2维键-值对 应结构的话可以使用类似于DBM的HEAP类型表。因为HEAP表全部在内存中存取,效率非常高,但服务器突然断电时有可能出现数据丢失,所以非常适合存 储在线用户信息,日志等临时数据。即使需要使用数据库的,应用如果没有太复杂的数据完整性需求的化,完全可以不使用那些支持外键的商业数据库,比如 MySQL。只有非常需要完整的商业逻辑和事务完整性的时候才需要Oracle这样的大型数据库。对于高负载应用来说完全可以把日志文件,DBM, MySQL等轻量级方式做前端数据采集格式,然后用Oracle MSSQL DB2 Sybase等做数据库仓库以完成复杂的数据库挖掘分析工作。有朋友和我说用标准的MyISAM表代替了InnoDB表以后,数据库性能提高了20倍。数据库服务的主要瓶颈:单个服务的连接数对 于一个应用来说,如果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能够按照数据库原理的范式来设计的话,并且已经使用了最新版本的MySQL,并且按照比较优化的方式运行了,那么 最后的主要瓶颈一般在于单个服务的连接数,即使一个数据库可以支持并发500个连接,最好也不要把应用用到这个地步,因为并发连接数过多数据库服务本身用 于调度的线程的开销也会非常大了。所以如果应用允许的话:让一台机器多跑几个MySQL服务分担。将服务均衡的规划到多个MySQL服务端口上:比如 app_1 ==> 3301 app_2 ==> 3302...app_9 ==> 3309。一个1G内存的机器跑上10个MySQL是很正常的。让10个MySQLD承担1000个并发连接效率要比让2个MySQLD承担1000个效 率高的多。当然,这样也会带来一些应用编程上的复杂度;使用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不要让数据库和前台WEB服务抢内存),MySQL拥有更多的内存就可能能有效的进行结果集的缓存;在前面的启动脚本中有一个-O key_buffer=32M参数就是用于将缺省的8M索引缓存增加到32M(当然对于)应用尽量使用PCONNECT和polling机制,用于节省MySQL服务建立连接的开销,但也会造成MySQL并发链接数过多(每个HTTPD都会对应一个MySQL线程);表 的横向拆分:让最常被访问的10%的数据放在一个小表里,90%的历史数据放在一个归档表里(所谓:快慢表),数据中间通过定期“搬家”和定期删除无效数 据来节省,毕竟大部分应用(比如论坛)访问2个月前数据的几率会非常少,而且价值也不是很高。这样对于应用来说总是在一个比较小的结果级中进行数据选择, 比较有利于数据的缓存,不要指望MySQL中对单表记录条数在10万级以上还有比较高的效率。而且有时候数据没有必要做那么精确,比如一个快表中查到了某 个人发表的文章有60条结果,快表和慢表的比例是1:20,那么就可以简单的估计这个人一共发表了1200篇。Google的搜索结果数也是一样:对于很 多上十万的结果数,后面很多的数字都是通过一定的算法估计出来的。数据库字段设计:表的纵向拆分(过渡范化):将所有 的定长字段(char, int等)放在一个表里,所有的变长字段(varchar,text,blob等)放在另外一个表里,2个表之间通过主键关联,这样,定长字段表可以得到 很大的优化(这样可以使用HEAP表类型,数据完全在内存中存取),这里也说明另外一个原则,对于我们来说,尽量使用定长字段可以通过空间的损失换取访问 效率的提高。在MySQL4中也出现了支持外键和事务的InnoDB类型表,标准的MyISAM格式表和基于HASH结构的HEAP内存表,MySQL之 所以支持多种表类型,实际上是针对不同应用提供了不同的优化方式;仔细的检查应用的索引设计:可以在服务启动参数中加 入 --log-slow-queries[=file]用于跟踪分析应用瓶颈,对于跟踪服务瓶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MySQL的status查看MySQL 服务的运行统计和show processlist来查看当前服务中正在运行的SQL,如果某个SQL经常出现在PROCESS LIST中,一。有可能被查询的此时非常多,二,里面有影响查询的字段没有索引,三,返回的结果数过多数据库正在排序(SORTING);所以做一个脚 本:比如每2秒运行以下show processlist;把结果输出到文件中,看到底是什么查询在吃CPU。全文检索:如果相应字段没有做全文索引的话,全文检索将是一个非常消耗CPU的功能,因为全文检索是用不上一般数据库的索引的,所以要进行相应字段记录遍历。关于全文索引可以参考一下基于Java的全文索引引擎lucene的介绍。前台应用的记录缓存:比如一个经常使用数据库认证,如果需要有更新用户最后登陆时间的操作,最好记录更新后就把用户放到一个缓存中(设置2个小时后过期),这样如果用户在2个小时内再次使用到登陆,就直接从缓存里认证,避免了过于频繁的数据库操作。查询优先的表应该尽可能为where和order by字句中的字段加上索引,数据库更新插入优先的应用索引越少越好。总之:对于任何数据库单表记录超过100万条优化都是比较困难的,关键是要把应用能够转化成数据库比较擅长的数据上限内。也就是把复杂需求简化成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内。一次优化实战============以下例子是对一个论坛应用进行的优化:用Webalizer代替了原来的通过数据库的统计。首 先通过TOP命令查看MySQL服务的CPU占用左右80%和内存占用:10M,说明数据库的索引缓存已经用完了,修改启动参数,增加了-O key_buffer=32M,过一段时间等数据库稳定后看的内存占用是否达到上限。最后将缓存一直增加到64M,数据库缓存才基本能充分使用。对于一个 数据库应用来说,把内存给数据库比给WEB服务实用的多,因为MySQL查询速度的提高能加快web应用从而节省并发的WEB服务所占用的内存资源。用show processlist;统计经常出现的SQL:每分钟运行一次show processlist并记录日志:* * * * * (/home/mysql/bin/mysql -uuser -ppassword < /home/chedong/show_processlist.sql >>  /home/chedong/mysql_processlist.log)show_processlist.sql里就一句:show processlist;比如可以从日志中将包含where的字句过滤出来:grep where mysql_processlist.log如果发现有死锁,一定要重新审视一下数据库设计了,对于一般情况:查询速度很慢,就将SQL where字句中没有索引的字段加上索引,如果是排序慢就将order by字句中没有索引的字段加上。对于有%like%的查询,考虑以后禁用和使用全文索引加速。还是根据show processlist;看经常有那些数据库被频繁使用,考虑将数据库拆分到其他服务端口上。 MSSQL到MySQL的数据迁移:ACCESS+MySQL ODBC Driver在 以前的几次数据迁移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最简便的数据迁移过程并不是通过专业的数据库迁移工具,也不是MSSQL自身的DTS进行数据迁移(迁移过程中间会 有很多表出错误警告),但通过将MSSQL数据库通过ACCESS获取外部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然后用ACCESS的表==>右键==>导 出,制定ODBC,通过MySQL的DSN将数据导出。这样迁移大部分数据都会非常顺利,如果导出的表有索引问题,还会出添加索引提示(DTS就不行), 然后剩余的工作就是在MySQL中设计字段对应的SQL脚本了。


阅读全文(142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348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62935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