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咚咚XYZ]申论必备热点--“八荣八耻” |
Lee 发表于 2007/3/4 14:17:34 |
一、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四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在当今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热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和最大幸福;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以崇尚科学为荣”里所讲的科学,是指包括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团结互助作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突出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其中也蕴涵有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直接传承,并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条主要是针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道德失范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二、现阶段提出荣辱观的必然性
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三、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第五,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第六,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
|
|
回复:申论必备热点--“八荣八耻” |
Alan德德社(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3/23 13:07:37 | 传统美德十章八则
孝以顺敬双亲,劬劳报恩,人子事亲,顺承意命,克尽天良 悌以手足情深,恭兄友弟,兄友弟恭,穆穆棣棣,和气相亲 忠以尽责力行,事持坚贞,谒诚尽责,献身国族,正直无私 信以履约崇实,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言重九鼎,诚实毋疑 礼以伦常宗守,蹈矩循规,分别尊卑,谦恭逊让,言行安份 义以公道合理,贯彻初衷,患难相扶,荣辱与共,无分贵贱 廉以俭朴不苟,清白毋贪,知足常乐,操守高洁,俭朴节约 耻以私欲有戒,心身知辱,不贪财色,知足常乐,明所羞惭 仁以天道博爱,毋轻伤残,爱已及人,体恤天物,博遵人道 智以聪明悉辨,力学求知,广求见识,审察是非,奋发自励
不欺恶臭以慎独 不伪虔衷以诚意不贪戒争以崇义 不妄正心以格欲不骄虚怀以纳善 不怠奋力以为功不怨恕人以消恨 不恶去憎以通情
|
|
»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