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September 2025»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公告



风雨同济

往事如风,往事如雨……

风雨可以同济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blog名称:风雨同济
日志总数:129
评论数量:1674
留言数量:0
访问次数:1253930
建立时间:2005年1月23日




[网文摘录]《京都议定书》带给中国经济什么
文章收藏,  经济金融

风雨同济 发表于 2005/3/1 14:51:53

《京都议定书》带给中国经济什么 2005年2月16日,对渴望在更安全环境和更清洁空气中生活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温馨的日子———历时7年的艰难谈判,终于给世界赢来了《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尽管美国布什政府作出了让世界侧目的退出决定,但从国际环境保护史的发展来看,《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仍不失为国际环境合作领域的重大胜利事件。   《京都议定书》的执行,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绝大多数专家的共识是短期有利,长期有压力。   ■机遇   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在反对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立减排义务问题上获得极大成功。达成了缔约各国应共同遵循的原则:“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排、多减排的义务。2010年前,技术能力差、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的责任。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中心潘家华说,在发达国家完成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的成本,比在发展中国家高出5倍至20倍,所以发达国家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技术,帮助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量,此后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其减排量,这样,发达国家就能以比较低的成本完成减排任务。此外,根据《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发达国家会把碳密集产业和高能耗项目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未来数年,日本的一些钢铁产业就可能转向中国,从而提供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   ■挑战   我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对全球气候起决定性作用。预测表明,2025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并丧失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低的优势。由于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又很难拒绝碳密度高的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否则每年中国10亿平方米建筑的材料从何而来?高速公路、铁路、污水处理厂、水利工程、钢铁厂,没有一项不是能源高密度产业。2000年,国家消耗的标煤13.5亿吨,2004年,光原煤就消耗20亿吨。   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借口之一,就是议定书没有规定中国、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虽然美国的上述观点严重背离了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巨大压力。     相关链接    全球变暖酿祸尚无“度”    关注全球变暖问题的《京都议定书》已经正式生效了。然而“暖”到什么程度人类将处于危险境地,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并没有给出具体温度值。   一些专家称,他们已经掌握了十分清楚的证据,表明在本世纪内灾难的发生将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就是北极。由8个国家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经过4年研究得出结论;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气体是威胁冻土带和造成海洋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近期对于在南极洲的一些地区冰川加速脱离大陆,向海上漂移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将加速上升。   欧盟把全球变暖造成灾害的门槛定在比目前高出2.5度。   一些科学家批评了这一举动,认为人类对于温室气体的理解还十分原始,应该避免以一个特定温度作为目标。还有一些人表示,对这个问题最符合逻辑的反应,就是让人类社会变得对这些潜在的气候极端变化更具弹性。阿拉巴马大学的气候学家约翰·克里斯蒂博士说:“如果我们能在很大程度降低人类过去250年中对那些极端气候现象的脆弱程度,那么我们在接下来的100年中也会无恙。”   如果忽略气候问题的不确定性,可能弄巧成拙;但把不确定性作为无所作为的理由,又势必造成更多污染———这就是《京都议定书》生效之际,世人面临的两难境地。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未来中国影响巨大。”潘家华研究员解释,以前,人们都认为大气是公共资源,可以不加约束地共享,但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大气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了,也需要各国间协调分配,有偿使用。 子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勇表示,《京都议定书》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能源、政治问题。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是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增长效率的问题。中国当前要做的是调整能源结构,走“循环经济”的路子,从过去的“两高一低”(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向“两低一高”(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转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杨宏伟博士说,《京都议定书》要求减限排温室气体问题的实质,涉及能源消费总量和效率问题。我国人均GDP刚过1000美元,国家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很关键的时期,也是能源需求的高增长时期—————城市化进程加速,高楼、高速路、铁路、机场、电站这些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从长期看,能源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出路     环保界人士指出,我国工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从目前的各种预测看,能源需求在31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煤炭约23亿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要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一个主要的方法是节约能源和尽量有效地使用必需的能源。节能虽然重要,也是符合经济效益,但并不是彻底解决全球暖化的方法。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其经济,增加能源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正视因此而带来的气候变化的挑战。最终都需要使用其它形式的能源。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来自农作物)和小水电,为我们提供不会破坏气候的能量来源,因为这些能源既不会带来污染(如酸雨和空气污染),也是用之不竭的。中国拥有长达110263公里的连绵海岸线,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中国气象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如果风速达10米的,岸上风力资源潜力有253百万千瓦,离岸风力资源亦达750百万千瓦,一共拥有1,000百万千瓦。至2003年底,中国已连接电网的风力总装机容量为567兆瓦,居全球第9位。     当前,世界风电电价快速下降,已日趋接近燃煤发电成本,经济效益凸显。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近几年世界风电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尽管近几年我国一直保持着5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但无论是装备制造水平,还是总装机容量与欧美一些发达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风能不但能够缓解气候危机,更能缓解中国的能源短缺。绿色和平中国传播部主管欧阳说,“中国现有的风场和将完成的风力项目,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注入了信心和新动力。中国推动风能产业的蓬勃和发展,给世界证明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能够并肩向前的。” 转载自: http://www.hnol.net/content/2005-02/24/content_2753314.htm


阅读全文(3143)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047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805443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