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文XML论坛 - 专业的XML技术讨论区 (http://bbs.xml.org.cn/index.asp) -- 『 最新动态 & 业界新闻 』 (http://bbs.xml.org.cn/list.asp?boardid=35) ---- 英特尔ARM各具优劣 移动芯片市场战渐酣 (http://bbs.xml.org.cn/dispbbs.asp?boardid=35&rootid=&id=84380) |
-- 作者:卷积内核 -- 发布时间:4/20/2010 9:03:00 AM -- 英特尔ARM各具优劣 移动芯片市场战渐酣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形式和终端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对于同样是传统的PC的芯片厂商面临转型和进入新领域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还有商业和应用模式上。 【IT商业新闻网讯】 (记者 王小凡)互联网发展趋于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向。上周召开的IDF(英特尔全球开发者峰会)上,英特尔用“嵌入式”来提醒着人们,英特尔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已经升级。随着移动互联的升温,终端芯片厂商竞争必将日趋激烈。英特尔PC芯片老大发力“Meego+凌动”能否继续再次实现垄断?ARM手机芯片巨头又将怎样捍卫自己打下的江山? 凌动处理器挥戈手机市场 搭配MeeGo抢占新市场 随着上网本市场的逐渐萎缩,英特尔专为上网本设计的凌动处理器马上转向手机市场。上周IDF上,英特尔软件和服务集团总经理蕾妮·詹姆士表示,该公司已经将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移植到配置凌动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上。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詹睿妮 凌动处理器给英特尔带来了新的机遇,英特尔表示,配置凌动处理器的手机可以运行任何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凌动处理器跨平台使用,以继续扩大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这无异于在ARM坚固的手机芯片市场撕开了一个裂口,英特尔觊觎这一市场良久。 在英特尔刚刚发布的财报中,营收表现强劲的手机芯片业务也给这一季度财报锦上添花。英特尔首席财务官史泰西•史密斯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英特尔全新移动产品表现强劲,其平均售价将高于此前预计。欧德宁同时强调,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日益注重移动性,这是现在的诸多趋势之一。 本次的IDF上,其与诺基亚合推的MeeGo操作系统颇为引人注目。对于英特尔来说,推出MeeGo战略意义更为明显。因为通过与智能手机市场老大合推操作系统,英特尔为自己开启了一个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大门,并且很可能以诺基亚做为敲门砖。 公开的信息显示,已经应用凌动处理器的移动应用领域不仅包括如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巨头,也包括很多中国企业,比如腾讯、东软及中科红旗等,甚至包括一家汽车公司。而此前,无论是在智能手机还是嵌入式市场,ARM芯片占有很大比例。 以智能手机为主的嵌入式处理器市场一直是ARM的天下。而英特尔与ARM相比最大的软肋就在于其功耗偏大,这对于随时移动,随时在线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至关重要。但就目前英特尔的技术和产品在功耗这一指标上很难与ARM抗衡。最近火热的平板电脑苹果iPad并没有选择英特尔的处理器上可见有些端倪。在成本和能耗偏高偏大,开放性不能满足需求成了凌动处理器的尴尬。 尽管英特尔在嵌入式领域雄心勃勃,但在ARM等一些该领域原有厂商看来,英特尔要想站稳脚跟并不容易。从嵌入式计算市场细分化特性和凌动处理器偏高的价格上,英特尔并不占有绝对优势。 ARM中国总经理兼销售副总裁吴雄昂对英特尔与产业链厂商的合作模式有着诸多批评,认为其集中了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ARM会把更多的利润空间留给产业合作伙伴。”“我们做架构,芯片的利润留给芯片厂商。” ARM认为自身有着对手无法比拟的优势,并不惧怕来自巨头的挑战。吴雄昂认为,与合作伙伴稳定的合作是ARM的优势所在,ARM所构建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使得客户不会轻易“换人”。 而英特尔也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巨大的财力支持使得英特尔发力移动互联网没有后顾之忧。iSupply中国分析师顾文军表示:对ARM的挑战在于,以英特尔对市场和消费者使用习惯的理解,若认定移动处理器的市场潜力的话,肯定会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形式和终端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对于同样是传统的PC的芯片厂商面临转型和进入新领域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还有商业和应用模式上。 2009年全球约90%的超便携设备(UMD)都采用x86处理器,其中大多数来自英特尔,而其他架构处理器难争一席之地。但是,据ABI调研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ARM处理器很有潜力在未来三年内完全扭转整个局势。 ABI预计到2013年,ARM处理器在笔记本、MID和智能本等设备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超过x86处理器。
|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46.875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