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
You are all my reasons!
桃李花林又一在
淫荡一日同风起,风骚直上九万里
仙子凌波微步罗衫飘忽十步一回头
我的最爱:网游,程序,文学
QQ:89636669
|
Blog信息 |
blog名称:一维空间 日志总数:163 评论数量:248 留言数量:33 访问次数:649271 建立时间:2007年10月24日 |

| |
[会议总结]今天被批了
dskongenius 发表于 2007/10/30 12:24:58 |
今天实验室会议,本来应该我主讲的,但是自己太懒惰了,一点也没有准备,老板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脸色很难看。不过还是有一些收获:
1.我们的方向是生物信息学,总的来说,就是生物学,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几门学科的结合,现在做这个方向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做生物或者医学起家的,他们主要侧重于实实验,还有一类就是做计算机的,他们主要侧重于用计算机的方法作用于生物学的数据上面,也就是所谓的干实验,我们就是第二类人,对具体的生物学意义没有兴趣,主要就是生物学者给我们数据,告诉我们想要得到什么,然后我们用计算机方法得出这些数据。所以我们就是要从国内外一些顶级的刊物上面读一些paper,记录下一些具体的方法,积累得多了,自然就会有一些灵感的火花。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就会游刃有余。
2.作业和论文的区别,作业仅仅要能够解决问题就行了,用什么方法不是重点,繁琐的方法可以,简单巧妙的方法更好。论文就不同了,一定要有比较,别人用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我现在提出一个新方法,得到的结果一定要比别人好,如果没有比较,那这个论文就没有任何意义。
3.方法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阅读全文(1610)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随笔感悟]随感“二十一世纪的计算” 
dskongenius 发表于 2007/10/29 23:11:18 |
今天听了一天的所谓的学术会议,其实对于我也就是讲座,感触颇多。
1.见识了一些大师,两个图灵奖获得者,还有一些MIT,Cornell,伯克利,卡内基梅隆和Microsoft的资深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现在都已经年入古稀,获得奖项也不是很长时间。个人感觉对于自己的未来,进企业还是做基础性科研,一定要想清楚,如果想做基础性研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能够潜心钻研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也出不了成果。但如果自己认定了哪一条路,就要坚定的走下去。
2.卡内基梅隆大学的Dr.Lenore BLUM和Dr.Manuel BLUM是一对夫妇,一个获得图灵奖,一个获得计算机杰出成就奖,他们是大会主席嘴里的“科学家家族”,两人出场时手挽着手,让会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温情,携手,一个演讲时另一个就坐在旁边静静的注视着,包含深情。更加难得可贵的是两人还用刚学的汉语跟大家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演讲的重点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researcher”,认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有发散性思维,可以做自己想干的事情。教我们如何去思考,发表paper。
<
阅读全文(1875)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随笔感悟]看了让人有想法的图片
dskongenius 发表于 2007/10/28 13:48:57 |
1、血民 。那些跟随父母长途奔波来济卖血的孩子,他们懵懂无知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依然
是儿童的天真与无邪。他们没有机会看见父母从胳膊上抽出的那一袋袋鲜血,也可能不懂
这个社会平常百姓生存的艰辛
2、新疆皮山县的一个乡卫生院,在这里住院,粮食和被褥都要病人自己带来
删除
|
[随笔感悟]转贴]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dskongenius 发表于 2007/10/28 12:41:36 |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 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 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 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会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者Stanford, Harvard, UC 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 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 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 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 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
阅读全文(2878) | 回复(3)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C++]引用与指针的比较
dskongenius 发表于 2007/10/24 23:10:37 |
引用是C++中的概念,初学者容易把引用和指针混淆一起。一下程序中,n 是m 的一 个引用(reference),m 是被引用物(referent)。 int m; int &n = m; n 相当于m 的别名(绰号),对n 的任何操作就是对m 的操作。例如有人名叫王小毛, 他的绰号是“三毛”。说“三毛”怎么怎么的,其实就是对王小毛说三道四。所以n 既不 是m 的拷贝,也不是指向m 的指针,其实n 就是m 它自己。 引用的一些规则如下: (1)引用被创建的同时必须被初始化(指针则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初始化)。 (2)不能有NULL 引用,引用必须与合法的存储单元关联(指针则可以是NULL)。 (3)一旦引用被初始化,就不能改变引用的关系(指针则可以随时改变所指的对象)。 以下示例程序中,k 被初始化为i 的引用
阅读全文(89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C++]C++内存泄露典例
dskongenius 发表于 2007/10/24 23:02:59 |
//泄漏一 //类的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中未匹配地调用new与delete函数 class Point { int x, y; char * color; public: Point(int, int, char *); /*~Point(){}; This is wrong*/ ~Point(); };
Point::Point(int new_x, int new_y, char *&nb
阅读全文(1099)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方法总结][技术精华]计算机核心刊物投稿经验(转) 
dskongenius 发表于 2007/10/24 22:47:47 |
1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沈阳 审稿周期:四个月 (不固定) 发表周期:一年半(不办理加急业务) 审稿费:100元(初审通过后才要求作者寄审稿费,这个要赞一下!) 服务态度:极好 投稿方式:邮寄打印稿,交付审稿费后可在其主页上查询稿件状态。 转一下华中科技大学一位朋友的经验: ****** 我中小微的经验: 1) 看看小微最近2年的杂志,有没有相关方面的文章,如果没有,中的机会大。 2)参考文献要尽量多引用那些是小微杂志编辑委员会写的文章的。 3)小微要求内容比较新,而且注重实现,要有数据和实现。 4)运气好的1个月就可以中。 ****** 2.《计算机应用》 成都 审稿周期:三个月(一般两个月左右能知道录用与否) 发表周期:半年(我所了解到最快的) 审稿费:50元 服务态度:较好 投稿方式:在其网站上在线投稿 对文章的质量要求较高,杂志社工作认真负责,信息反馈较快,送审两个月后基本上都能收到稿件的最终处理结果。 对
阅读全文(3331) | 回复(2)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算法]20世纪最好的10个算法 
dskongenius 发表于 2007/10/24 21:38:46 |
一、算法一词的来源
Algos是希腊字,意思是“疼”,A1gor是拉丁字,意思是“冷却”。这两个字都不是A1gorithm(算法)一词的词根,a1gorithm一词却与9世纪的阿拉伯学者al-Khwarizmi有关,他写的书《al-jabr w’al muqabalah》(代数学)演变成为现在中学的代数教科书。Ad-Khwarizmi强调求解问题的有条理的步骤。如果他能活到今天的话,他一定会被以他的名字而得名的方法的进展所感动。
二、20世纪10最好的算法
20世纪最好的算法,计算机时代的挑选标准是对科学和工程的研究和实践影响最大。下面就是按年代次序排列的20世纪最好的10个算法。
1. Monte Carlo方法
1946年,在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工作的John von Neumann,Stan Ulam和Nick Metropolis编制了Metropolis算法,也称为Monte Carlo方法。 Metropolis算法旨在通过模
阅读全文(2499)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数据挖掘]关于数据挖掘的术语
dskongenius 发表于 2007/10/24 21:37:14 |
数据挖掘一些相关术语(Glossary)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一种非线性预测模型,通过训练和在结构上模仿生物神经网络来学习。
分类和衰退树(CART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一种用于数据集分类决策树技术。它提供一套也可用于一个新的未分类的数据集的规则,以预测哪些记录将有一个给定的结果。通过创建一个两路分化对一个数据集进行分段。较CHAID 技术,它需要较少的数据准备。
正方自动交互发现(CHAID Chi Square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 一种用于数据集分类决策树技术。它提供一套也可用于一个新的未分类的数据集的规则,以预测哪些记录将有一个给定的结果。通过创建一个“多路分化”对一个数据集进行分段。较 CART 技术,它需要较多的数据准备。
分类(classification) 一种把数据集分为互斥组的处理,每组中的成员之间尽可能“接近”,而不同的组之间尽可能“远离”,其中距离的测量
阅读全文(2281)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